2008年7月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镜鉴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假庆典连骗三十余家单位 这起骗局钻了“赞助”的空子
本报记者 陈岚 通讯员 王建土 仝永涛 

  以慈溪“撤县设市20周年庆典”的名头,两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当地农民,张罗了一场莫须有的“知识竞赛”。他们打着“档案局”的旗号,到处忽悠企业出钱赞助,竟骗了该市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7月2日,两人因涉嫌诈骗罪被移送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财迷心窍,打起“庆典”念头
  现年30岁的无业青年田力,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也算是见多识广。18岁那年,他就独自谋生,还曾开过广告公司。虽然其后公司倒闭,可他“致富”的念头从未熄灭。
  在经营广告公司期间,田力发现很多企业都愿意以赞助庆典活动的形式做宣传,今年恰逢慈溪撤县设市20周年,他便萌生了借庆典活动搞“创收”的念头。
  今年3月份,田力听说自己的朋友王某写了一篇庆祝慈溪撤县设市20周年的纪念文章,就以做宣传的名义花500元买来了该文章。拿到文章后,田力跑到杭州萧山印制了一份报纸样板,开篇就是题为“知我慈溪、爱我慈溪——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之际”的纪念文章,并注明“慈溪市统计协会和慈溪市档案协会主办、慈溪公众信息网协办”的字样。

  拉来助手,实施诈骗行动
  印好报纸样板后,为了顺利实施骗局,田力开始寻找助手。这时,他想到了六十多岁的邻居胡海。胡海虽然也只有小学文化,但能说会道、脑子灵活。田力跑到胡海家中,将自己的“发财妙计”告诉了胡海,并且打下保票:不管骗局是否得逞,他都会付给胡海报酬。整日在家无所事事的胡海,一听有这样的“发财”良机,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接着,田力到慈溪某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当 “办公室”,安排胡海每天8点来上班,并将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慈溪市各企事业单位的电话号码提供给胡海,授意其以“档案局退休老干部”的名义,挨个给这些企事业单位打电话,称要在慈溪撤县设市20周年之际开展知识竞赛,报纸样板已经印刷好,只要赞助一两千元,就可以把赞助单位的名字写到报纸上;如果愿意赞助,“档案局”将派人上门收款,并且开具发票。

  合理分工,骗局屡屡得逞
  “致富”行动开始后,两人进行了分工。胡海守在“办公室”拨打和接听电话,当有人表示愿意“赞助”时,就及时将信息通报给田力。田力事先已从某文化传播公司借到了一批“浙江省宁波市服务业统一发票”,接到胡海消息后,他就填上“撤县设市20周年宣传费”字样,上门收款。
  由于数额不大,而且很多企业以前也做过类似的赞助,所以,从4月2日至4月10日短短9天时间内,先后有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答应“赞助”,金额超过4万元,田力成功收得2万余元。

  撞上“李逵”,“李鬼”现出原形
  胡海漫无边际地电话“邀约”,无意间拨通了某公司李总的电话,邀请对方赞助“庆典”。李总恰好有朋友在档案局工作,于是就顺便咨询自己的朋友。李总的朋友听到情况后,意识到可能有人在以档案局的名义行骗,赶紧向单位领导汇报。
  随后,档案局领导以某企业老板的名义拨通胡海“办公室”的电话,咨询“赞助”的事情。胡海不明就里,一阵胡吹乱侃,露出了“狐狸尾巴”。警方接到档案局报案后,在4月10日和11日先后将胡海和田力抓获。
  检察官提醒企事业单位,遇到这类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务必详细询问各项细节,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多半是虚假的。要是自己实在是分辨不清,则有必要到对方单位查询核实,以免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文中人物为化名)